Wi-Fi

优化测试战略引领Wi-Fi新时代

作者:

面对在家办公(WFH)、小型企业、医院、工厂、物联网等用例的兴起,以及新冠疫情的连番打击,Wi-Fi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已经成为全球无线联网中当仁不让的全新主力。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方法。欢迎了解应对这种挑战的多种全新测试解决方案。

尽力而为就好。普通用户平常对Wi-Fi的期望大致如此。无论是在咖啡馆、机场、公园,还是家中,我们往往都是有什么用什么。有些网络确实比其它的更好,但不管怎样,它们也“只是Wi-Fi”而已。

近期,随着在家办公(WFH)、小型企业、医院、工厂、物联网等用例的兴起,以及新冠疫情的连番打击,Wi-Fi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和未来期望的全球无线联网中当仁不让的主力。然而,面对Wi-Fi所承受的所有性能需求,对Wi-Fi进行的测试却是少之又少,而且极不连贯。这与移动网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后者得到了运营商广泛而全面的测试。

但这种局面正在改变。用例的快速演进、Wi-Fi 6/6E的引入、5G技术的敌对竞争,以及预期中Wi-Fi与5G的融合和协调,都将为Wi-Fi带来巨大的变化。最新的技术进步见证了Wi-Fi的成长,包括它与承担的新责任和新期望,同时也看到了一种成熟高深的技术所具备的所有复杂性。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Wi-Fi 6/6E已经拥有了与5G相匹敌的潜力,而其成本不过是后者的零头而已。

考虑到COVID-19新冠疫情在无线生态体系中对Wi-Fi造成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疫情之后也不太可能改变,服务商(SPs)需要“升级自己的游戏”,为延续疫情前便确立的生产力提升和经济趋势目标提供所需的性能和服务质量(QoS)。但要想提供无懈可击的性能,运营商需要采用前所未有的先进测试和验证战略。

在这个Wi-Fi的新时代中没有犯错的空间。性能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商业收入,损害用户体验,而且会破坏企业的立身之本。与此同时,在一切皆在提速的大环境下,竞争的压力将会加剧。具备扩展特性的大量全新设备正在加速进入市场,市场也正在演变成一个竞争激烈战场。同样重要的是,这种局面将使全新的测试方法成为一种必然。

引述

竞争压力将以不断加快的速度进一步加剧。具备扩展特性的大量全新设备正在加速进入市场,市场也正在演变成一个竞争激烈战场。同样重要的是,这种局面将使全新的测试方法成为一种必然。

离散已成过去,结果决定未来

在此前的一篇博文中,octoScope创始人(现任思博伦负责Wi-Fi产品的高级副总裁)Fanny Mlinarsky讨论了Wi-Fi测试的优化和自动化方面不断加剧的紧迫性。基于众多测试产品且由内部开发的多厂商测试环境显然毫无扩展性可言。过去,在Wi-Fi早期形态中各项要求相对较为局限的情况下,这样的测试环境确实可以完成测试的任务。但现在,随着Wi-Fi 6和Wi-Fi 6E为客户提供与5G相当的速度和时延,并且以全新的系列标准为基础,以往的测试方式已然毫无取得成功的可能。

今天,思博伦已经认识到了从缓慢、昂贵的DIY式测试,向可提供无缝集成式测试床的整包式可配置Wi-Fi测试套装演进的关键机遇。而且整个进程都无需使用以往性能测试中用到的那种巨大且昂贵的微波暗室。

Evolution to a unified approach to Wi-Fi testing

向Wi-Fi测试统一方法的演进需要注意的是,统一解决方案所做的不仅仅是优化流程,它也会对商业成果产生影响。

在将来,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将不再希望购买测试设备 - 他们希望购买的是结果。而且他们希望尽快得到结果。测试将不再是发布前的某个检查点,而是创新本身的一种驱动力量。如果仍采用尽力而为的方式,Wi-Fi
6的成功便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统一解决方案获得其最佳的性能结果,并迅速将产品投放市场。

为成功而生的Wi-Fi测试战略

思博伦确认了Wi-Fi 6测试右箭头图标中值得认真考虑的五项关键战略:

  • 依靠解决方案,而非设备。过去,Wi-Fi测试被认为太过复杂,以至于有些公司干脆跳过了所有的测试。即使是那些执行此类测试的企业也只能依靠一系列定制的解决方案,而且要他们自己来搭建和管理这些解决方案。然而,面对今天的测试要求,继续照搬过往的作法已经无法满足性能、速度和效率方面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基于标准的端对端式高性能测试解决方案,即能够驾驭产品、技术和专业能力的单一统一方法。这样便可以很方便地针对具体的设备类型实现集成和搭建,并随着推广或部署复杂性的提高而不断扩展。当您为自己的工作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后,正确的结果也将如影随行。

  • 仿真真实世界的环境。仅在测试中预测Wi-Fi 6的流量模式是远远不够的,测试必须反映我们在实验室外所遭遇的情况。要想为过去只在产品出货后才能遇到的未知的麻烦场景做好规划,我们要完成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多实验舱方法隔离设备,并注入实际的流量或损伤来获得中可重复的结果。测试环境必须精确地呈现真实世界的各类应用和体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为应用建模,执行空中连接测试,并关注整个过程中时延产生的影响。

  • 为网格测试进行优化。随着网格网络的日益普及,我们将获得大幅改进家用和企业网络中连接能力的大好机遇。但由于用户和设备会在固定的环境中持续移动,要想在任意特定时刻对一系列建模环境中多个接入点之间的连接加以优化,就会成为一项重大的挑战。仿真无限数量环境,以及模拟距离、障碍物和运行等特性的能力,将成为确保顶级质量的关键。尤其是目前市场正急切地等待标准获批并开展针对性设计的时刻。

  • 通过自动化获得全面、快速的结果。通过下一代自动化实现的全球实验室空间精简已经成为一种日益迫切的需求,因为一些Wi-Fi测试系统的规模已经变得相当巨大。当客户购买多个单元后,他们会面对严重的空间不足问题。此外,全面Wi-Fi测试的复杂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必须融入下一代的测试自动化才能实现连续集成和连续部署(CI/CD)。自动化的测试套装必须包含一系列的信道和流量仿真能力,能够对无线环境中日常使用的YouTube视频、视频会议、游戏、安全摄像头、工厂自动化等应用下的设备性能开展测试。如今,尖端的实验室和测试自动化业已成为Wi-Fi测试安身立命的筹码。

  • 顾及测试中的规模要求。没有任何一个尺寸能适合所有的Wi-Fi测试,因此最理想的方式是选择预先集成的适合具体需求的测试床系统,而不去考虑整个项目的测试范围。某家客户可能只需要模拟若干台客户端设备,而另外一家客户可能需要添加更多的仪器和软件,模拟50至100台设备。将专业产品与先进自动化相融合的能力可以为您提供同级最佳的测试床创建过程,不仅易于部署,还可根据具体的要求选定不同的尺寸,而且可以在未来需求产生时实现必要的扩充。

无论是在家办公、小型企业、医院、工厂、物联网等新的用例,还是Wi-Fi的承诺,Wi-Fi的新角色将为我们带来形形色色的众多机遇,让这种无所不在的联网技术在复杂设备、服务和接入环境中最终成为一种能力出众,性能出色的解决方案。但是,只有凭借经过演进的全局性先进测试战略,充分反映该技术自身的宏大志向,Wi-Fi的完整潜力才能得以实现

欢迎进一步了解思博伦的octoBox自动化无线测试解决方案右箭头图标

喜欢我们的内容吗?

在这里订阅我们的博客

博客订阅

James Kimery Headshot
James Kimery

VP of Product Management,

In this role, James Kimery leads the produ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 the company’s Connected Devices Business Unit encompassing wireless service experience, channel emulation and OTA testing, and mobile-based location testing. Prior to Spirent, James was a Director of Marketing for NI’s Wireless Research and SDR businesses which entailed leading NI’s advanced wireless research initiatives while also managing the company’s software defined radio business including the Ettus Research subsidiary. Before joining NI, James was the Director of Marketing for Silicon Laboratories' wireless division. As Director, the wireless division grew revenues exceeding $250M (from $5M) and produced several industry innovations including the first integrated CMOS RF synthesizer and transceiver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the first digitally controlled crystal oscillator, and the first integrated single chip phone, AeroFONE. AeroFONE was voted by the IEEE as one of the top 40 innovative ICs ever developed. James also worked at National Instruments before transitioning to Silicon Labs and led several successful programs including the concept and launch of the 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 (PXI) platform. James has authored over 50 technical papers and articles covering a variety of wireless and test and measurement related topics. James holds degre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MBA) and Texas A&M University (BSEE).